手搖壓片機是實驗室、小型制藥車間及科研機構中制備片劑(如藥片、試劑片、樣品壓塊)的常用設備,通過手動施壓將粉末物料壓縮成特定形狀與密度的片劑。但長期使用后,壓片機的壓力輸出可能出現偏差(如實際壓力與刻度值不符),導致片劑重量不均、硬度不足或厚度超標。掌握一套簡單的校準方法,可快速恢復其精準度,確保片劑質量穩定。
一、校準前的準備工作:
首先檢查設備狀態:清理壓片機沖模(上下沖頭與模孔)內的粉末殘留(用軟毛刷或壓縮空氣吹掃,避免雜質影響壓力傳遞),并在沖模表面涂抹少量潤滑油(如醫用凡士林,減少摩擦)。準備校準工具——標準砝碼(精度0.1g,總重量覆蓋壓片機較大壓力范圍,如20kg壓片機需準備1-20kg砝碼)、壓力傳感器(可選,用于精確測量實際壓力)及游標卡尺(測量片劑厚度,精度0.02mm)。環境需干燥(濕度≤60%)、無振動(避免校準過程中外力干擾)。
二、理論基礎:
手搖壓片機的壓力通常通過“刻度盤”或“手柄旋轉圈數”間接表示(如刻度1-10對應壓力100-1000N),但實際壓力受彈簧彈性系數、傳動機構間隙等因素影響,可能出現偏差。校準的核心是建立“刻度值-實際壓力-片劑參數(硬度/厚度)”的對應關系,確保刻度顯示與真實壓力匹配。
三、校準步驟:
1.空載檢查:轉動壓片機手柄至較大刻度(如10檔),觀察沖頭是否能順暢下行至模孔底部(無卡頓或異常阻力)。若有卡阻,檢查沖模是否對齊(上下模孔中心偏差≤0.1mm,用卡尺測量)、傳動齒輪是否松動(擰緊固定螺絲)。
2.壓力-刻度初步匹配:將標準砝碼逐級加載到壓片機的壓力測試臺(或直接作用于沖頭,模擬加壓過程)。例如,當刻度顯示“5檔”時,實際施加500N壓力(通過砝碼總重量換算:500N≈50kg×9.8N/kg≈5kg砝碼+附加配重)。記錄不同刻度對應的實際壓力值(用壓力傳感器或砝碼重量計算),若發現偏差(如刻度5檔實際僅400N),需調整內部彈簧預緊力(通常為壓片機后蓋的調節螺母)——順時針旋轉螺母增大彈簧壓力(提升刻度對應實際壓力),逆時針旋轉減小壓力。
3.片劑參數驗證:選取代表性粉末物料(如淀粉或實驗用輔料),在調整后的刻度下壓制片劑(厚度約3-5mm)。用游標卡尺測量片劑厚度(標準偏差≤0.1mm),并用硬度計檢測片劑硬度(如藥用片劑硬度通常≥50N)。若厚度超標(過厚說明壓力不足),進一步增大彈簧預緊力;若硬度不足(粉末未充分壓實),檢查沖模模孔是否磨損(邊緣毛刺會導致物料泄漏,需拋光修復)或粉末流動性(過潮或過細需預處理)。
4.重復性與穩定性測試:連續壓制10片片劑,測量每片的厚度與硬度,計算平均值與標準偏差(厚度偏差≤0.15mm,硬度偏差≤10%為合格)。若穩定性差(如第1片硬度正常,第5片變軟),可能是傳動機構間隙過大(如齒輪磨損),需潤滑或更換磨損部件。
四、日常維護:
校準后,每次使用前清理沖模并涂抹潤滑油;避免超壓使用(超過較大刻度值易損壞彈簧與沖頭);長期不用時,拆下沖模并存放于干燥盒內(防止銹蝕)。每3個月重復校準一次(或更換不同物料后重新驗證),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較佳狀態。
通過以上簡單步驟,手搖壓片機可快速恢復壓力輸出的精準度,壓制出厚度均勻、硬度合格的片劑,為實驗室研究與小規模生產提供可靠保障。